前言
横的方面,也就是专题形式理解中国哲学。(纵的方形,是史记方面,一个个按次序的人物故事)
- 中国哲学精神
- 宇宙论
- 本体论
- 方法论
- 知行观
- 价值观
中国哲学精神
是对中国哲学的概括
1 哲学:
(没有也难以统一定义)
关于世界观的说法
哲学是哲学家用一种哲学观念来理解世界、解释世界
观念,多,因时代变化而变化
哲学是爱智慧
哲学是复数,哲学在途中
没有只是哲学的哲学。前要加前缀,中国哲学、西方哲学等
2 中国哲学
中国人发明的关于世界观的学问
中国人的知慧
中华民族特有的一门精神现象学
3 中国哲学精神
精神是属于活人的活的话语
我们的精神世界与古人的精神世界相交融,相沟通
用古人的精神遗产来打造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
领悟
古代哲学已是历史,现代中国精神是个变量。要按照时代,对中国哲学的精神资源、思想资源,重新开发和梳理。
非讲论,而是体验性话题。通过读书来形成自己的概括和理解
冯友兰的对中国哲学精神概括:极高明而道中庸
宋志明的六点概括:
- 第一点 自强不息
宇宙论态度,本体论观念。
先哲一种基本的宇宙观态度(天【世界,包括地、人、天】行健【运】,君子以自强不息--《周易.乾卦.象传》)
西方哲学追寻:世界是什么【源头,世界是上帝创造的】。中国哲学追寻:世界怎么样【健、动、变、化、生】
中国古人以动态的方式看世界,看人生,世界是生生不息、迂流不止的运动过程
没头【没有创世的观念,世界本来就有的】、也没尾
西方的世界观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,原子论,动力论
中国世界观是描述性的,元气
中国哲学的起点,健、动、变、化、生。简为生。把宇宙论和人生论结合在一起
中国哲学基本思论:天人合一。立足于动态的宇宙观,以“生”作为人类社会的最根本原则,他们鼓励人们积极进取,奋发向上,高扬乐观主义精神
精神动为学
- 第二点 实是求是
《汉书》:实事求是,修学好古
知识论。 对世界总体, 知识来源
中国哲学家关注现实问题 注重人生实践
实事:人的活动,实践
是:真理,知识,正确
行中求知的观念
知来源于行
知行观:知识和实践合一。
西方把知识论和实践论分开来谈。康德:纯粹理性批判、实践理性批判 。为知识而求知识
中国哲学 重行。为行而知
中国哲学,没有系统化,情景对话。思想碎片,更难读
- 第三点 辨证思维
世界是一个动态的画面。
我们的思维工具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。辩证逻辑,动态
二点论,正、反两面。一阴一阳之谓道。
中国哲学注重辩证的方式,而非形式逻辑,静态,讲一是一
- 第四点 以人为本
人生哲学
以人生为主题,关注人。
谈到天,把人连结在一起,是为解决人的问题
天给予做人的准则:天行健。。。
人要制天命而用之
天人之间的问题:
司马迁:亦欲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(为做好今人),成一家之言。
荀子:《天论》,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
本:主题
以自然为本,古希腊。论自然
宗教哲学,以彼岸为主题。人生的对面,超验的世界,神的世界。基督教哲学、佛教哲学
中国哲学,对彼岸的问题不感兴趣。
孔夫子学生问死是怎么回事。孔夫子不高兴:未知生,焉知死?
孔夫子学生问什么是鬼。孔夫子不高兴:未知人,焉知鬼?
有生之年,实现人的自我完善
- 第五点 内在超越
价值观
人是一个要不断自我提升的。
超越:否定现状,提升到高于现状的层状
人跟动物的区别是:有没有超越的追求
超越方法
设定一个超出现实的价值目标,把自己引向高于现状的方向
两个路径
- 外在超越,宗教的超越方式。
前提:认为我自身是没有价值的。人是被超越的对象
基督教看法:人是天使的坠落。亚当夏娃本来在伊甸园里,是神;一不小心偷了智慧果,上帝罚你去做人。人低一档次,如何摆脱人的状态重回伊甸园,那是超越的目标。怎么返回去呢?必须要做人几十年,最后上帝给你做一个总的鉴定,表现好的,可以毕业;表现不好的,继续罚做人,甚至做畜生。
佛教:人也没什么价值,人生是苦(苦否定了人生价值)。小孩子都是哭着出生的,生老病死都是苦,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(彼岸)。
外在超越,建立在拯救或者外力点化上,依仗一个高于人的万能的主,高于人的精神导师来点化。
- 内在超越,哲学的超越方式
中国哲学特点:以圣人为终极的价值目标的精神追求,以圣人导向满足人们精神上超越的需求 内在:自我,
对人的价值是肯定的判断,人是有内在的自我超越的可能性,超越不是对人整体的否定,是对凡人的否定,超越了凡人就是圣人了,超凡入圣。
圣人:出乎其类,拔乎其萃。那就是完人,最像人的那个人,典范的人
理论前提:不是对人性的否定,而是对人的肯定。
内在的超越靠人自身的努力实现的
超越后,还是人,没有否定
人性善【人是有一种自我完善的可能】(孟子) 我欲仁斯仁至矣(孔子)
- 第六点 有容乃大
中国哲学具有兼容性、开放性而没有排他性
中国哲学的人生哲学特质所决定的
宗教哲学具有排他性的。不能同时信仰穆斯林和基督教
中国哲学是人生哲学,只要有助于人格完善,爱信什么都可以。
佛教传(或请)到中国没有什么阻力,发生过的冲突非文化原因,而是经济、政治原因。
基督教传到中国也没多在的困难。利玛窦在中国传播基督教,也受上层欢迎,官员信教。后来传不下去,是梵蒂冈教廷惹的祸,开了一个会说中国人受洗后就不能祭拜祖先(几千年的文化)了,惹怒了雍正,赶跑了传教士
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。 开放性,包容性
宇宙论
自强不息的初步展开
宇宙论:对世界一个总体的看法
古中国哲学的话题,人之外的世界,作为古代哲学的那个天学
现在的宇宙论变成了一个科学的话题:宇宙学
主要是三个问题
1 宇宙怎么样,对宇宙的描述, 2 宇宙为这什么这样 3 宇宙有没有一个常道
相应三个话题
第一个话题 回答宇宙怎么样
天地【等同宇宙】之在德曰生
最早论述为老子:认为道是宇宙的源头 “道冲,而用之或不盈。渊兮,似万物之宗。......湛兮,似或存。吾不知谁之子,象帝之先。”
消解了宇宙从哪里来的问题
孔子:“天何言哉(天没有说话)?四时(时间)行焉,百物(空间)生焉。天何言哉”
“上下四方曰宇,古行今来曰宙。” 宇是空间观念,宙是时间观念
动态的宇宙论
清朝,戴震 总结:盖言天地之化不已也,一阴一阳,其生生乎
天地守宙就是阴阳交错,运行发展的过程
阴阳相互作用,生生不息的发展过程
问题一,时间是否是无限的?
老子认为有限。天下有始,以为天下母。开头有限,结尾无限
庄子(先秦)破除了时间有限的看成法:有始也者,有未始有始也者。你不能设定有一个开端,开端前面还有开端,那个就没头
于是时间是无限的。
问题二,空间是否是无限的?
原始认为有限
刘歆(汉代):盖天说“天圆如张盖,地方如棋局”
张衡:浑天说“地球如鸡蛋黄,天穹如鸡蛋壳”
东汉开始被打破。。圆盖不住方
=> 第三种宇宙论模式:宣夜说“天了无质,仰而瞻之,高远无极,眼瞀精绝,故苍苍然也。”-无限论
邓牧(元代):有限与无限对立统一。无限是由有限构成的。“天地大也,其在虚空中不过一粟耳”
=>动态的世界
2 宇宙为这什么这样
动态的解释
宇宙的成因是什么?=>气化流行
戴震提出
元气
过程:
最初:具体的本原说-伯阳父-论地震:阴阳二气说
五行说
深化:抽象的本原说
老子-无、朴 “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”
综合:既具体又抽象。元气论-质料原,动力因
气:庄子解释:野马升腾
从古代到到戴震:“气化流行”就是“太极”,就是宇宙的终极成因
太极:就是阴阳二气。太:无加乎其上之谓也,极:会归有极。一切原因,极就是元气。
元气的概念成为中国哲学解释世界的最高的一个理论思维成果。
所以没有上帝创世之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