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9 Jun 2012

品茶悟道

品茶悟道

唐代茶圣陆羽《茶经》提道:“茶之为用,味至寒,为饮,最宜精行俭德之人”。于是,懂得品茶的人必是精行俭德之人。此中,精行俭德之人指的是追求至道的贤德之士,他们遵循道德规范,恪守传统道德精神,有很高的精神造诣与追求。我人生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品茶就在这天,而且是与两位贤德之士陈兄与张兄一道品茶,实在是三生有幸。

品茶是应该是很有讲究的。无奈我对品茶一窍不通,所以能学到的只是表面之见。于我之愚见,品茶讲究有四方面,环境、礼仪、泡茶以及品茶。

环境方面,讲究安静、优雅。安静者,不能有干扰也。其一,茶室设置在地下一楼,没有人多吵闹之嫌,让人内心迅速安静下来;其二,茶室没有太多的诱惑,比如电视、手机等等,让人内心能够安定下来。优雅者,品茶气氛也。其一,茶室里摆置古琴、古董、书画等,古香古色的环境营造的分明是做学问、谈古省已的气氛;其二,陈兄、张兄衣着端正讲究,一派做学术交流之意,倒是我衣着随意,大煞风景了。

礼仪方面,按身份不同,入座次亦不同了。陈兄为主、亦为师,上座;张兄负责泡茶,左次座;我为客、求学,下座。陈兄右手一摆,“请”,我们先后入座,甚是大快人心,礼仪讲究之处,是尊敬、是品德。

泡茶方面,讲究很多,我能感受到的是茶具的讲究、茶的讲究、以及泡茶的讲究。茶具方面,盛茶有茶杯、茶杯托,洗茶泡茶有茶盤、茶盅、玻璃茶壶、茶夾,煮水有煮水器,等等不一而足。茶品种很多,这次品茶是铁观音。泡茶方面,步骤有讲究,先是洗杯子等,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必须至清至洁,用开水再烫一边本来就干净的玻璃杯,做到茶杯冰清玉洁,一尘不染;其次是洗茶,泡第一遍后倒掉;最后是泡茶,张兄泡茶使用不是一般的自来水,水应该是要讲究的。沸水入茶杯,茶水过茶壶,茶壶倒茶杯,一工一道,茶事细心平和,个中的道理是对茶的尊敬。 陈兄道,这泡茶的茶杯,上是盖,下是托,中间是杯,亦表征这天、地、人间自然。这泡茶过程仿佛也是体会这天地人世界的道理。

品茶方面,也有二点。一是接过茶杯托时,应是从左到右方向放置茶杯托的根本与叶末,便道 是本末不能倒置。这是自然间的道理,也启示着做人也要遵循根本与末端的重要性先后问题,不能忽略重要的根本而追逐较不重要的末端。明了,明了!二是品茶,先按礼仪,右手端茶杯,左手护着,挡着,程恭敬之姿势,是注意喝茶品相礼仪,是尊敬别人,是尊重天地人;品是一看二闻三品,品由三个口组成,亦即多口品尝。

品茶的感觉真是太美妙了。看着红绿透明的茶,仿佛看到了自然的深处,也看到了自己内的内心;闻着是清幽淡雅、清醇悠远,似乎也是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;品着是苦中有甜,涩里有醇,清香甘甜醇,难以言传,滋味尽在品尝中。

  • 第一遍茶,让我感受到,用尊敬的心情,用心去品,用心去感觉,能品尝到致清致洁的茶生命之香,清醇悠远、沁人心脾。只要尊敬、用真心去体会,去感受,生命、生活应该是美好的。
  • 第二遍茶,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致远,恬淡宁静。平心静气,便能悠然自得。
  • 第三遍茶,内心平静了下来,开始体味这人生的道理,正是品茶如品味人生。

品茶之余,为茶所思,为茶所想。“茶”上是草下是木中间是人,亦即人在自然中,品味自然。品味人生。我想这应该是品味生命的芬芳,而作为人,生命的芬芳应该是一个人高尚的人格品德。

品茶之余,陈兄及张兄为我讲解作为人何为正确,“五常”的道理。五常: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人有五观、五脏,地有五岳,色有五颜,品德也应有五常。

  • 仁为五常之首,仁是恻隐之心,如何做到呢,就是不杀,基本就应该是素食,陈兄同时也提到"食"是人下有良心,也就应该素食。。悟之。
  • 义为羞恶之心,做法基本是不盗,若非已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
  • 礼为恭敬之心,做法基本是不淫,万恶淫为首,不能
  • 智为是非之心,做法基本是不饮,
  • 信为诚信之心,做法基本是不妄,

品茶之余,陈兄及张兄真诚而耐心的解决了我许许多多的问题。想来甚觉幼稚。一切道理都在品茶当中了。本末倒置,就指出了人应注重根本,而做人的根本就是弟子规等学说所指示的道德与伦理。所以一定要从根本去修,儒释道都要从根本。

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